語言能力的表達-如沐春風系列
雖然每天閱覽部落格的人數都是個位數,哈,但是有觀眾比沒有觀眾好,我還是要繼續完成這一系列的文章
接下來的如沐春風系列,會分享大家常說的簡報技巧,如聲調、手勢、互動、眼神等等能強化語言表達的方式,文章會用專題式的方式呈現,不過因為最近要忙著期末考還有暑假到北京實習的準備工作,發文速度可能慢一些,敬請期待啦(雖然期待的人應該不多,呵)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雖然每天閱覽部落格的人數都是個位數,哈,但是有觀眾比沒有觀眾好,我還是要繼續完成這一系列的文章
接下來的如沐春風系列,會分享大家常說的簡報技巧,如聲調、手勢、互動、眼神等等能強化語言表達的方式,文章會用專題式的方式呈現,不過因為最近要忙著期末考還有暑假到北京實習的準備工作,發文速度可能慢一些,敬請期待啦(雖然期待的人應該不多,呵)
宿舍有一位打掃的阿姨,不論颳風下雨大太陽,每天都會看到他戴著口罩,身穿黃色背心在宿舍辛勤的打掃。不管是誰經過他旁邊,阿姨一定會面露微笑說:同學好。我也總是熱情的回應:阿姨好。
打掃對很多人來說,不是什麼理想的工作選擇,我們雖然常常把「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這些話掛在嘴邊,但又有多少人願意從事打掃的工作,又有多少人在從事大家眼中不是那麼理想的工作時,還相信這些鬼話,還能像阿姨一樣笑的那麼燦爛,那麼真誠。從阿姨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什麼是樂在工作、樂在生活,也讓我深受感動。我想對阿姨說:「阿姨,你是我心中的狀元!!」
閱讀、傾聽、即席演說,是增進第一層次表達能力的一般性方法,但是如果需要針對特定主題上台簡報,演說,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增進我們的表達能力呢?再分享我的經驗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們簡報時溝通的程序:吸收、傳遞與接收。首先我們必須吸收書本或外在的知識,然後再用語言傳達,最後由觀眾接收,任何一個流程都有可能降低溝通的品質。讓我用一個例子說明,假設我們在書上看到apple這個單字,我們把他記在腦海裡,這是接收的過程,但是有可能我們記成appie,然後我們要用語言將這個單字傳達出去,但因表達的不清楚,說成了apbie,而觀眾一時恍神又把這個字誤解成abpie,因此原本要表達apple這個字,到最後觀眾記成abpie.一般人常把「傳遞」視為增進表達能力的重點,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發現,要讓聽眾聽得懂,另外兩個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了解這個觀念後,要在簡報的時候讓觀眾聽得懂就不是難事了,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心得分享:
(一)理解內容
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發現,充分理解內容,針對的就是「吸收」這個階段,這是我認為簡報時如果表達要清楚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既然語言是傳達思想的媒介,如果你自己都不懂自己將要說什麼,正在說什麼?又如何期待聽眾聽得懂呢?而且,倘若你對簡報內容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你可以充分傳遞你的想法,聽眾也可以充分吸收,那也不是好的表達,因為你根本無法將簡報內容真實且準確的讓觀眾接受。我們常常聽到很多老師評論我們的簡報說:「你說的很好,但是你好像誤解了課本的意思」就是犯了沒有充分理解內容的錯誤。
(二)「請寫大綱稿,非要逐字稿,寫稿不背稿」
針對「傳達」階段,很多人堅持在簡報前要寫逐字稿,我其實很反對這樣的行為,尤其是用母語簡報的時候。因為就如同我在上一篇提到的,寫作與說話是不同的,如果你寫了稿,就會不由自主的背稿,因此你的簡報就會像念書,不但在傳遞效果不佳,觀眾也很難接收。但是不寫稿要如何簡報呢?我建議用大綱稿來替代逐字稿是比較好的做法。練習的時候就看著大綱,然後開始用「嘴」練習,嚐試用自己的話把簡報內容說出來,說的不好的地方就修正然後重說,透過反覆的說、修正,可以讓你在無形中就把簡報內容記下來,而且能用比較口語的方式表達。
但是我也明白,對於簡報經驗或是信心不足的人來說,不寫逐字稿就要上台簡報,簡直是要他的命,因此我會建議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練習,最終達到不寫逐字稿的目標。首先寫逐字稿之前,要先寫大綱稿,然後依循「說一句、寫一句、再重複說一句」的原則來寫逐字稿,也就是比照上述的方式,我們先用說的把內容表達出來,找到比較滿意的說法後,把剛剛說出來的內容寫成逐字稿,然後再唸一遍你寫下的句子,看看自己是否聽得懂,能不能被觀眾接收,如果不行,就再修改文字內容,然後再念出來,直到滿意為止,再重複這個程序寫下一句。按這種方式寫出來的逐字稿,就單純是語言表達的文字版,而不是作文。
但是有一點要切記的是,雖然寫了稿,但是千萬不要用死記的方式把它背起來,而是透過不斷的演練,讓簡報內容自然而然的內化到你的腦海。因為只要我們背稿,不管你寫的內容多口語,記得多熟,簡報起來就是會非常不自然,而且一旦不小心忘了一句,接下來的簡報表現也一定會大受影響。
(三)實際演練,反覆練習
這是廢話,大家都知道簡報前練習的重要性,但卻常常用錯了方法練習。其實練習的目的有兩個:(1)確認你的觀眾可以「接收」你要傳遞的內容。(2)模擬簡報環境。所以練習的時候一定要盡量想像自己處於真實的簡報環境下,可以的話最好能請自己的好朋友來聽聽自己的簡報。要避免看著逐字稿練習或是在腦海中練習而不說出口或是喃喃自語的練習方式,因為這些行為的練習效果是很有限的。以下是我建議的練習步驟,供大家參考。(1)看著大綱稿練習(2)完全不看稿練習(3)模擬簡報環境,全真練習。
以前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早晨七點多,正是人來人往的尖峰時刻,每輛公車都塞滿了人,趕著早點名的學生焦急的等著公車,遠方駛來一輛公車卻因車已塞滿乘客而過站不停。「幹,都不停是怎樣」學生沒好氣的罵著。好不容易第二輛公車到站,也好不容易擠上了公車,公車駛到下一站,緩慢的停了下來,繼續載客。學生心理罵著:「幹,人那麼多還停幹嘛!」
門裡門外,同一個人卻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比賽也是如此,輸家贏家很多時候只是一線之隔,不同的結果讓我們對比賽本身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我們永遠只從自己的位置出發思考事情,我們就像那位等公車的學生一般,永遠無法進步,為什麼不去想想如果自己早點起床,就不用擔心司機靠站與否了呢?贏了比賽固然可喜,但不代表是個贏家,因為一定還有進步的空間,輸了比賽固然可惜,但不代表成了輸家,全無優點。
人生就像寫篇文章,一篇不能塗改的文章,在漫長人生旅程中,一次比賽的輸贏,可能只是一個句子,甚或是一個標點,重點不在這個句子寫得好不好,標點下的正不正確,而是我如何在這個句子與標點的基礎上,繼續寫出動人的文章。比賽也是如此,重點不是結果,而是我如何看待這個結果,如何在這個比賽的基礎上持續前進。如果比賽是一種學習,那麼如何看待結果也應該是學習的內容,贏家與輸家的區別不在誰贏得了比賽,而是誰在面對比賽結果時有正確的態度。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