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序論
寫在前面
因為長期參與辯論、簡報、演說等活動,所以在表達能力與簡報技巧上累積了一些經驗,希望能把他寫出來分享,這些都是我的心得,不見得正確,也會持續修正,很歡迎閱讀文章的人可以共同討論、一起成長。在文章語氣的使用上,或許令人不大舒服,讓人看起來像是個演說專家在上課,但請相信我沒有那個意思,我也不認為自己是個表達能力的專家,只是在文字語氣的拿捏上,沒有說話那麼準確吧了^^
表達能力的類別
根據104職感網,表達能力包括「讀、寫及數理邏輯」,但我認為表達能力其實只包含了兩部分:語言與文字的表達能力。因為不論是說話或是寫作,它們都是工具,目的都在讓溝通的對象能充分理解作者與講者的思想,要準確的傳達思想,邏輯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們可以說邏輯能力是表達能力的基礎,而非表達能力的一種。
語言表達的層次
看我的文章就知道,文字表達能力不是我的專長,所以今天想要針對如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來分享我的經驗。過去東方社會強調木訥老實,多做少說的人,但社會不斷的變遷,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語言表達能力,一個人不但要能做事,更要能用語言告訴別人他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怎麼去做?做了什麼?也因此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而怎樣能算是好的語言表達呢?我們常從演說者的角度來評斷表達能力的好壞,事實上,語言既然是溝通的工具,因此去衡量觀眾的反應與接收程度,才能準確評斷表達能力的好壞,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認為語言表達能力有兩個層次:
第一:心領神會。能藉由語言讓觀眾「聽得懂」講者的思想。
第二:如沐春風。不但聽得懂還能進而欣賞、「喜歡聽」講者的表達。
而這兩個層次並非是絕對的概念,同一個人在面對不同的客群或不同的主題時可能會有不同層次的表現,例如一個大學講師在講授課程時可能已經到了讓學生如沐春風的層次了,但同樣的主題,如果觀眾變成中學生,他可能會退化到心領神會的層次。
聽不懂一定是講者的錯
這篇文章主要就我的經驗來分享如何培養第一個層次的語言表達能力,聽得懂是語言表達的最基本的要求與目的,也是許多人最大的障礙。再成長的過程中大家一定多多少少有這樣的經驗,為了要和朋友形容一件事,費盡唇舌但是對方還是一臉狐疑似懂非懂,或是在報告進入Q&A階段時,台下的老師同學總是問你早已講述過的事情。這樣的情況很明顯的就是你的表達讓觀眾「聽不懂」。
要怎樣培養讓聽眾聽得懂得表達能力呢?我的經驗是要先從一個正確的觀念開始,那就是「聽不懂一定是講者的錯而不是聽眾錯。」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人說:這個主題太難了啦,聽眾程度太差怎麼會聽得懂;我都說破嘴了,他們還是有聽沒有懂,根本是對牛彈琴。事實上,這樣錯誤的觀念正是讓我們無法增進表達能力的原因,就如同我一再強調的,語言的目的是傳遞思想,聽眾並沒有義務在你說話前去了解你的思想、背景與專業能力,因此即使是講述相同的主題,也要依聽眾背景、知識、簡報時間的不同來調整我們的表達方式,如果沒有這樣的觀念,我們遇到聽不懂我們說話的人,就不會去檢討我們的表達方式,在語言的表達能力上也就沒有辦法進步。
以下呢就提出一些我認為可以有效增進第一層次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也請大家多多指教。(To be continue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